BBC拍攝海洋紀錄片,日本東京大學科考團隊開展海底科考,海外環保志愿者組織培育珊瑚……近年來,由深圳企業潛行創新研發的水下機器人走向國際市場,在海外科考探索、應急救援等不同水下作業場景中頻頻亮相,用科技力量為全球客戶創造價值。目前,潛行創新的產品超過八成銷往海外,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。

△潛行創新產品
今年一季度,深圳GDP同比增長6.4%,進出口同比增長28.8%,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彰顯。作為一座創新之城,深圳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,催生發展新動能,投射到外貿領域,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的機會正在被深圳企業捕捉,企業借此在國際市場上謀求更大發展空間,也寫下了深圳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故事。
超八成產品銷往海外,一季度銷售同比增長30%
今年一季度,深圳南山企業潛行創新迎來了業績“開門紅”,銷售同比增長30%,水下機器人門類的市場表現亮眼。作為公司創始人之一,潛行創新常務副總裁周長根表示,目前,潛行創新的產品超過八成銷往海外。
據介紹,潛行創新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已生產出7代產品,覆蓋了消費級與工業級兩大應用場景,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科考探索、應急救援、船體檢查、水產養殖等多種水下作業場景都能發現潛行創新水下機器人的身影,比如BBC拍攝海洋紀錄片,日本東京大學科考團隊開展海底科考,都曾用到潛行創新的產品。
潛行創新成立于2016年,公司的“出海記”始于成立后不久。當時周長根和團隊基于前期研發推出了一款Demo級樣品,并在美國科創產品眾籌平臺Indiegogo發起眾籌,最終籌集了約50萬美元,用于交付500多臺水下機器人。
這一次“試水”,讓周長根看到了海外市場的空間,也明確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。周長根發現,海外許多用戶是將水下機器人應用到應急救援、科考探索等作業場景,潛行創新由此將產品定位重心從消費級轉向工業級。
“把產品從消費級轉向工業級的過程并不容易,特別是在面向海外市場的時候。國內水下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,國外對于產品的要求更高,甚至可以說是苛刻。”周長根表示,為了讓產品更好滿足國際市場需要,公司專門建立了可靠性測試實驗室,提升走出去的競爭力。實驗室中可進行流體、高低溫等各種復雜環境下的測試,在測試達到標準后,還需展開海里實地場景測試,層層把關確保每一件產品的可靠性。
2020年,潛行創新推出工業級水下機器人。如今,潛行創新的年銷售額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,其中工業級產品的銷量占比達到七成。

△潛行創新產品
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研,在未來“走得更遠更安心”
據悉,在國際市場上,潛行創新的外銷優勢產品集中在水下500米以內的民用工業機器人。周長根介紹,潛行創新在該水深的機器人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領先,屬于外銷“明星產品”。比如潛鮫P100、P200、P200 PRO系列工業級水下機器人等。國外的產品更偏向于傳統的深海特種作業,缺少針對500米左右的水下作業。潛行創新找準了產品切口,加上控制算法等技術優勢和低成本的價格優勢,而贏得市場。
作為廣東經濟“第一區”,深圳市南山區在不同時期,誕生過一批又一批的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企業,形成了多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,一個個代表深圳品牌從這里走向世界。在潛行創新的發展過程中,產業的集聚也賦能了企業的發展。
在潛行創新之前,周長根的創業方向是無人機,后來才從“上天”轉戰“下海”,在水下機器人賽道開展差異化競爭。周長根表示,南山的無人機產業鏈完備,換成水下場景依舊優勢明顯。潛行創新的發展過程中,利用深圳的無人機產業鏈來重構水下機器人行業。
2023年,潛行創新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公司正持續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自研,在未來“走得更遠更安心”。“早期我們曾嘗試和零部件供應商合作,但發現核心技術和零件還得自己研發才不會掣肘于人。”周長根表示,目前,潛行創新實現了水下驅動電機、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自研生產,并完成了水下圖像色彩還原、超短基線的水聲通訊技術、水下機器人控制算法、高效率矢量水下推進系統、水下視覺識別處理等方面的技術布局。
今年,潛行創新迎來了成立的第八年。周長根希望,未來企業能在所在行業中成長為單項冠軍,代表“深圳智造”走向更高、更廣的世界舞臺。
來源 | 南方都市報 記者 | 陳紫嫣 王睦廣
編輯 | 郭嘉峰 責編 | 董非 楊澤楠
審核 | 盧東勃 王婷婷
轉載 | 創新南山

深圳潛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,系南山區2017年創業之星大賽獲獎項目,是集研發、生產及全球營銷為一體的水下機器人生產企業,主要產品線覆蓋消費級和工業級的水下無人機、水面無人船、清潔機器人等,產品已銷售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。